申报推荐2018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项目公示

发布者:科技处发布时间:2018-03-15浏览次数:212

我单位完成的下列项目拟申报推荐2018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特进行公示。

公示期:2018 315日至 2018 3 25 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上海健康医学院科技处反映。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程老师  65881505

附:公示内容

1.项目名称:基于分子靶点的高效肿瘤检测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完成单位(含排序):1上海健康医学院,2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3上海凯普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完成人(含排序):1黄钢,2何丹农,3朱君,4谢龙旭,5刘建军,6朱娟娟,7刘睿,8赵小平,9王萍,10宋少莉,11徐艳,12李玥,13唐德伟,14周兆丽,15李伟

项目简介(600—1200字,与申报推荐书“项目简介”一致):

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现代肿瘤的临床诊治对于诊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表现为高特异性、高灵敏性和高通量、简便易行等特征。试剂盒检测技术作为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临床常规,但面对肿瘤精准诊疗仍显不足,对自主知识产权肿瘤检测试剂盒的需求更为迫切。针对肿瘤检测试剂盒的关键技术、重大理论和成果转化的突出问题,本课题组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重大计划项目的支持下,通过近十年的研究,在核酸多面体和纳米探针的高特异性识别和高精准检测等技术难点上获得了突破,实现高灵敏检测;在代谢驱动肿瘤发生发展的机理上系统探索,提出了若干重要靶标;在肿瘤精准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和推广上取得了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1)开发出更适用于中国人的简单、快速和准确的HPV分型检测方法并形成HPV分型检测产品。将PCR技术,导流杂交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为一体,检测通量与灵敏度高,解决了传统杂交耗时长、易污染的技术问题。现已转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国产检测试剂盒;(2)研究出基于核酸多面体和纳米探针的高特异性识别和高精准检测方法,构建出高精度的新一代快速检测系统;(3)通过代谢示踪和代谢组学的方法,系统分析了细胞代谢驱动肿瘤发生发展的机理,发现多个特异性靶标及诊疗靶点。

本项目的创新点与价值:(1)开发出精准的宫颈癌检测试剂盒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目前国内使用量最多的HPV检测产品。(2)构建了核酸多面体和纳米探针的高特异性识别和高精准检测方法,实现生物标志物单分子与单细胞高灵敏检测及成像,检测限达到了 50 aMPSA100 aMDNA10 aMmicroRNA,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相关的检测技术制定为国家标准。(3) 在10万例次肿瘤代谢显像基础上,从SIRT1PKM2等重编程肿瘤代谢的机制探讨,阐明肿瘤Warburg效应及恶性表型的形成机理及其在临床检测中的意义,发现了16个肿瘤特异性靶标。

本项目的成果实现了良好应用推广。项目获得97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项目支持。发表与本研究相关SCI 论文110篇,中文论文100余篇,他引1800余次,下载频次数万,其中代表性文章15篇,累计他引次数875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颁布国家标准1; 主编和副主编规划教材、专著等12部,参编18部。培养博士生15名,硕士生30名;获得上海市人才计划5项;连续举办“免疫分析技术学习班”15届,主持国内学术会议与专题讲座达100多次,累计听课与学习超过万余人次。形成检测试剂盒2项,获得新药证书和医疗器械注册证2项,累计销售收入近10亿元,创造利税近3亿元。

本项目在宫颈癌防治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截至目前,本项目HPV检测产品已在1000余家三级和二级医院应用,累计1600万人次。另有1000万人次的妇女接受宫颈癌检测,发现宫颈癌早期患者数万例。

2.项目名称:量化靶向干预心脏自主神经治疗房颤研究

完成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

完成人1侯月梅,2张玲,3周祁娜,4张小琴,5张彦,6程文波,7张峰,8张晓雅

项目简介(600—1200字,与申报推荐书“项目简介”一致):

1、研究科学技术领域现状

心房颤动(AF)具有高发、致残和高病死率的临床特征。AF的治疗效果有限,机制复杂。心脏自主神经(CANS) 功能紊乱在阵发性AF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干预CANS治疗AF尚未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基于研究基础并查阅文献,我们发现首先多年来国内外和我们团队,都是用“起搏心房并同步刺激CANS,制作的“CANS介导AF”动物模型,模型的致病基础是心房肌电和神经的共重构,难以诠释“CANS作为单一上游因素触发AF”的机制,也不能准确回答干预CANS哪类AF获益;其次是临床治疗AFPVI+GPs消融术没有量化CANS活动和精准靶向“主控神经”,难免有干预CANS过度或不足致新的CANS失衡产生的可能。因此,创新CANS相关AF的动物模型并阐明其治病机制,制定创新的量化靶向干预CANS治疗AF的临床路径和措施,是临床期待看到的进步。

2、研究主要内容

围绕“量化靶向干预CANS治疗AF”主题,于100条犬,(1)建立了犬的“CANS介导AF”模型制作方法学;(2)刺激迷走神经干(VNTs)、星状神经节(SGs)、心脏脂肪垫(FPs)、心脏神经丛(GPs)和肾交感神经(RD),制作犬“CANS因果AF”新模型,确证CANS张力异常是触发AF的单一因素;(3)提出消融房室结脂肪垫(AVN-FP)和去肾交感神经(RD),治疗快速AF的“量化靶向干预CANS治疗AF”的新治疗路径。

3、研究特点:

3.1 建立了犬的“CANS介导AF”模型制作方法学:

系统地进行了迷走神经干(VNTs)、星状神经节(SGs)、心脏脂肪垫(FPs)、心脏神经丛(GPs)和肾交感神经(RD)解剖学定位,通过自制刺激电极,建立了有效的神经刺激方法学。通过刺激CANS和起博心房及肺静脉,制作“CANS介导AF”模型,并构建了AF诱发率、心房肌的电和神经重构各项检测指标的数据库,为系统地开展“CANS介导AF”相关机制的研究、制定干预CANS的措施、研发“CANS因果AF”动物模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2 创建新的“CANS因果AF”动物模型

通过单纯刺激迷走神经干(VNTs)、星状神经节(SGs)、心脏脂肪垫(FPs)、心脏神经丛(GPs)和肾交感神经(RD),制作“CANS因果AF”动物模型,并确证CANS张力异常是独立和上游触发AF的因素,阐明“CANS因果AF”的触发机制和临床干预CANS的新的策略,为临床CANS触发的AF的机制和干预策略的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动物模型,并将回答AF患者干预CANS的适应症科学问题。

3.3提出“量化靶向干预CANS治疗AF”的创新理论

通过动态监测心率变异频谱分析低频(LF/高频(HF)比值、实时监测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神经信号变化,量化右心房起博(105%基础心率、500bpm1000bpm),刺激和消融VNTsSGsFPsGPsRD前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信号变化,对应于AF诱发率及心房肌电和神经重构的变化,我们提出(1)心房颤动频率500bpmAF,无需干预CANS,而心房颤动频率1000bpmAF,是干预交感神经张力的适应症;(2)肾动脉交感神经和AVN-FP是干预CANS治疗AF”的“主控靶点”。

4、推广应用

4.1 社会效益

培养了国内的“AF的神经源机制”研究的团队(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9人、硕士5人)。获实用专利3项。发表相关论文7020SCI)余篇。参主编书2部。

4.2 模型应用:

CANS因果AF”模型,收录到新疆医科大学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库。模型被本团队新近发表20篇论文和12名研究生毕业论文使用。

  

  

  

上海健康医学院

科技处

201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