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3点,【健·谈】第7期学术系列讲座在东苑5号楼405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科技处、协同科研中心、临床与转化医学应用研究中心共同举办,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杜久林教授作了题为“解码小型脊椎动物的大脑”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协同科研中心临床与转化医学应用研究中心负责人乐卫东教授主持,学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以及附属医院的科研人员50余人线上线下共同聆听了这场精彩的学术讲座。
杜久林教授是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首届CST杰出神经科学家奖和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等。杜教授在斑马鱼全脑模拟和计算领域处于国际一流顶尖领先地位,为此领域的发展贡献巨大,运用多学科交叉手段,从复杂系统的视角,研究适应性行为的神经机制。
杜久林教授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大脑作为复杂动力学系统的组织规律及其神经功能机制,强调了其对于理解大脑奥秘及推动类脑智能发展的重大意义。杜主任的报告聚焦于斑马鱼这一理想的模型生物,其大脑结构相对小而透明,为全脑尺度上的大脑工作原理剖析提供了可能。他分享了研究团队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不同“神经调质系统”如何对感觉-运动信息处理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并不断完善“Bi-Pathway Brain Function Hypothesis”,旨在阐明动物适应性行为发生的基本理论。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既见森林(全脑)、又见树木(神经元)甚或树叶(突触)”的脑科学在体研究范式。通过这一范式,研究团队绘制出斑马鱼全脑神经元活动的神经联接功能图谱、具有细胞分辨率的全脑神经联接结构图谱和具有突触分辨率的全脑神经联接结构图谱(105个神经元和108个突触如何联接),实现了对脊椎动物全脑所有神经元(十万级)形态与活动的实时观测与闭环调控,以及动物行为的同时记录。
此外,杜久林教授还介绍了团队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显著成就,其转化成果在全国名列前茅。他简要分享了团队在VR科普、数据库公开、分析软件开发等开源与商业应用领域的探索与成就,展示了这些技术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价值,值得行业内外学习与借鉴。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知识,也为类脑智能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策略,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和思维,受到了与会师生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会上,杜久林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地互动交流,他耐心回答了关于大脑研究的多个问题,并对未来的脑科学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此次学术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增进了学术交流,也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进一步推进了学校在脑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会后,乐卫东教授团队成员与杜教授深入交流、沟通,探讨科研联合意向,寻找合作契机,以期利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杜久林教授团队雄厚的科研资源,促进我校临床与转化医学应用研究中心快速成长,为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