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歌】第3期青年科技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者:科技处发布时间:2024-04-29浏览次数:139

4月28日上午,由我校科技处主办的【康·歌】第3期青年科技沙龙在北苑1号楼500室举行。本期沙龙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朱军文教授主讲,科技处副处长陈建俞、【康·歌】青年创新社社长林祥德,以及来自各学院和附属医院的一百四十多名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参会,会议由陈建俞主持。



朱军文教授的报告主题为“竞争性项目申报与学术职业发展”。首先,他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为切入点,从项目申报的前瞻规划、组织准备、中后期管理、经费管理和宣传推介等五个方面展示了学校有组织的科研活动。他强调,国社科项目申报绝不是从发布申报通知开始,而是在通知发布前半年就要做好准备,比如全校申报动员大会、校级申报论证沙龙等等。接着,朱教授从“题目亮、导言亮、综述亮、框架亮、设计亮”五个亮点,分享了如何让申报书“靓起来”,做到“零瑕疵”。他强调选题要有吸引力、具有时代感;导言要直切选题、呈现冲突、引人入胜;综述要条理清晰、高度概括、经典与前沿兼顾,文献综述应该是向该研究领域的“大佬”致敬的;框架简单但内容充实,逻辑严密,要设计出清晰的研究路径和实施方案。

对于学术职业发展,朱教授分享了他个人的学术发展路径,他鼓励青年学者要有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心态,不必过于焦虑年龄和职位的压力,每位青年学者可能都会有“低谷期”,但也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他认为每个人的学术生涯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并坚持下去。他还提到了时区的概念,认为每个人的成功时机都不相同,因此不应盲目比较;同时在准备课题申报时,也不必过于纠结论文的发表,应当适当放松自己,精进研究的深度,论文发表将会水到渠成。最后,朱教授就学术职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他提倡开展合作,鼓励青年教师把握学科交叉带来的新机遇,通过多学科融合和国际合作来拓宽视野,同时也要注重打造研究团队,挖掘现代技术在学术和管理服务中新的增长点,以此获得更快速地成长。



在互动交流环节,老师们积极参与交流发言。首先,张晓莹老师线上向朱教授请教,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例,提出“社科和自科申报书写作最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的疑问;朱礼华老师现场简单分享了2017年自己成功申报国社科的经验,并提出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确定选题的疑问;林翔德老师结合个人项目申报情况,提出国自科是否可以转国社科申报的问题;樊玉录老师则是围绕“国社科与教育部选题的侧重点”和“如何做到研究方法创新、观念创新、视角创新”等展开了自己的提问,朱教授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

最后,陈建俞感谢朱教授的倾囊相授,并做了简单的总结。相信朱教授在此次青年科技沙龙中为青年教师提供的宝贵指导建议和启发,可以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更加从容不迫地前行,也期待与朱教授的下次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