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时间如白驹过隙,我校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于2019年设立,至今已五年。根据《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章程》规定,学术委员会换届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于2023年9月7日在我校成立(腾讯会议线上同步),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分子影像学术论坛”。
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由詹启敏院士担任;副主任委员由黄钢、田捷、高明远教授担任;委员由张永学、石洪成、刘建军、宋少莉、程震、丁虹、田启威教授担任,聘任黄青清教授为学术委员会学术秘书。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赵健教授、上海市科委基地处周婧和赵江艳老师、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吴韬、科技处处长莫国民等和重点实验室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由莫国民处长介绍了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由重点实验室主任黄钢教授致欢迎辞,感谢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的莅临指导,尤其是詹启敏院士全程的鼎力支持。吴韬校长致辞,他指出重点实验室这几年的工作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并给予了高度赞扬,如今开始了新的一页。重点实验取得的成绩与詹院士等学委会专家们的鼎力支持和黄钢教授对重点实验室发展的艰辛付出密切相关。目前学校办学将更贴近临床医学的需要,希望实验室依靠专家的力量,在大家的关心支持下,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通过努力,成为分子影像学领域国内一流实验室。学校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积极推动实验室的发展。学术委员会主任詹启敏院士,对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工作给予了肯定,感谢学校和重点实验室对专家们工作的认可。他表示,专家们目睹了实验室的发展,看到实验室取得的成绩,让大家也非常愿意参与实验室的建设。希望第二届学术委员会面对挑战,再接再厉,继续对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发展作出贡献。下一个五年,专家们将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实验室工作。最后,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赵健致辞并宣布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吴韬校长和莫国民处长给各位专家颁发聘书。
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由主任委员詹启敏院士主持。黄钢教授代表重点实验室发言,首先感谢上海市科委、学校对实验室的支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已召开了四次学术会议,詹院士连续作了多个学术报告,从宏观层面对实验室工作给予指导,其他专家也从不同专业,就如何学科交叉、医工结合等方面,结合实验室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向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了汇报:一、实验室建设情况,包括软硬件投入、组织架构、学术委员会工作、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及开放课题等。二、实验室主要科研方向和内容,重点为科技创新和科研转化。这几年实验室重视团队建设,凝聚研究方向,形成分子影像与药物机制组、分子生物与影像组、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及分子影像与探针组四个研究团队,以聚焦分子影像前沿领域,重点介绍了各团队的亮点工作。三、实验室标志性成果,重点汇报实验室近年来获得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发表的论文与授权专利、出版教材及专著等。四、实验室中长期工作规划:提出通过2026年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第一轮评审,争取达到更高一层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通过资源优化和优势整合,打造医工融合、学科交叉、具有特色的分子影像研究平台;通过强强联合,在人工智能影像软硬件等领域实现科技突破和转化应用,力争获得分子影像领域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实验室PI田启威和优秀教师代表杨浩、陆秀宏、靳明明老师分别就“原位化学反应触发的分子影像探针”“外泌体的肿瘤代谢生态调节与肿瘤治疗抵抗”“分子显像探针的构建和评价”“circRNA调控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恶性进展机制探索”作专题报告。
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认真讨论了黄钢教授的工作报告,并就重点实验室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提出建议:实验室短短几年发展非常快,黄钢主任工作汇报的第一阶段实验室建设科研特色明确,成果显著。几位年青老师专题报告,充分展示了已做的工作,非常出色优秀。希望多思考、多学习,走上更大的舞台。希望实验室第二阶段工作,科研大方向紧密结合分子影像学科发展前沿,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进一步重视临床转化,有更多、更新的科研成果用于解决临床问题。
詹启敏院士最后总结发言,他认为实验室发展很快,上海市科委能搭建这个平台,是顺应了国家医学发展方向,与时代共振。从疾病的把控上,传统影像已远远不能满足重大慢病诊治的临床需求,而分子影像学科在此有很大发展空间。医学科学发展到今天,分子影像是多专业、多学科整合的一门学科。而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分子探针的研发有瓶颈,希望实验室把握机遇,有所突破。实验室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科研方向、科研目标更加高度凝练,配置好资源,引进高端人才,搭建更高的平台。面对如今国际形势,对重大慢病的防治,国家设立2030专项,希望实验室争取国家项目,积极参与其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医工结合,走在国家健康发展的方向上。建议上海市科委和学校给予实验室更大的支持,以弥补分子影像学科人才储备的不足。
重点实验室主任黄钢教授对专家们建言献策、悉心指导表示感谢,会后将认真研究专家们的意见与建议,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尤其在标志性成果及转化研究等方面有所突破,行稳致远。
学术委员会结束后,召开了“分子影像学术论坛”,论坛由高明远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医学同位素研究中心刘昭飞教授作了题为“肿瘤特异性核医学探针的研制及其临床转化”的学术报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宋少莉教授作了题为“创新引领—复肿核医学探针临床转化实践”的学术报告。两个报告给实验室未来发展,对实验室老师未来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会议圆满结束,实验室全体老师将认真思考学术委员会专家提出的建议,保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追梦精神,保持奋斗的姿态,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