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在当夏,科研促领航

发布者:科技处发布时间:2023-09-07浏览次数:126


奋进在当夏,科研促领航

 ——医疗器械学院暑假科研工作纪实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蒸烤和暴晒交替的三伏天,医疗器械学院科研团队战高温、不惧“暑”、践初心、担使命,始终坚守在科研第一线,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扎实推进学院学科建设、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企业产学研等各项工作,书写着健康人奋斗与坚持的动人诗篇。

一、凝练专业方向,促进学科建设

夏日炎炎,医疗器械学院的师生们并没有因高温而休憩,而是在科研的殿堂里奋进前行。学院假期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学者来校参观、交流,以专业方向为指引、科研成果为支撑,促进学科建设。

76日,我国著名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院长庄松林院士莅临指导医疗器械学院学科建设,希望我院在穿戴式医疗技术与主动健康监测、视光学与眼健康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等领域内若干方向继续发挥特色优势。

716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孙其君研究员来访表示大健康是国家战略发展和重大需求领域之一,聚焦智能医学检测和穿戴式医疗器械领域,助力我院学科和科研水平建设。

82日,医疗器械学院领导班子和科研骨干召开医疗器械检验与监管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大会从学科建设目标、学科布局、学科建设现状三方面探讨了该科学建设思路。会上杨晖院长强调要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凝练学科建设方向,促进学科建设发展,营造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建设一流学科的良好格局,推进学院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加强行业交流,深化医工交叉

骄阳似火,智能医疗器械与主动健康创新团队老师们一直奔赴各地展开企业调研与学术交流医疗器械学院杨晖院长亲自领队访问河南商丘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医疗器械领域的深度调研交流。创新团队骨干成员访问上海兰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产教协同合作,预期在特定临床领域的高值医用耗材方向可实现一定的产品突破和布局。智能康复设备团队赴临沂医疗器械产业园和企业调研交流,进一步推动院企双方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

并且,为更好促进医工深度融合,医疗器械学院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战略,多次组织企业校园行活动。中国食药促进会医院装备创新转化分会会长杨国斌和顾问徐波带队来访,就设备研发、行业培训、校本教材、学生就业等领域开展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河南国健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到医疗器械学院参观访问,共同探索医疗器械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富螺(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行访问医疗器械学院,探讨眼健康数字诊疗设备和眼科耗材领域的合作契合点。

此外,医疗器械学院的师生们还积极参加了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与同行们进行交流与合作。李晓欧书记团队成员赴湖南长沙参加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学习临床、基础与脑机融合领域的前沿技术。刘巧红教授带领研究生赴山西太原参加第十届医学图像计算青年研讨会(MICS 2023),深入了解了近年来医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应用。这些会议不仅拓宽学术视野,也为今后的科研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科研立项新突破,学术成果喜提升

2023年学院新增国家级项目2项,杨晖院长“颗粒旋转检测和轨迹跟踪系统及其在滚筒颗粒流分选研究中的应用”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教师于仪“针刺手法和参数对针刺效应启动的影响及其机制”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此外,杨晖院长获批省部级人才项目,曾冬冬副研究员获批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行业临床研究专项面上项目,青年教师于仪、涂华婷获批“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计划扬帆专项,曾茜获批“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项目。这一系列科研立项的突破,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四、试验不停歇,论文不停产

走进上海穿戴式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可以看到各个项目仍保持着高度运转,和合作单位抢抓一切时间,开展着联合科技攻关工作。暑假期间,医疗器械学院李晓欧教授每天都在办公室里忙碌着。他所在的团队深耕于精神障碍脑功能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方法,与同行深度交流,团队科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周传清教授带领的医用光学与眼健康技术实验室在孜孜不倦的进行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实验室团队合力聚焦在光学像差测量分析和OCT技术这两个研究方向,假期间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光学像差测量分析方面,提出了多种创新方法,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OCT技术方面,优化了成像技术,有望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刘巧红教授课题组成员暑期全体留校,坚守科研岗位,按周推进科研计划,创新医学图像处理算法。

在暑期科研工作中,医疗器械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不仅取得了丰富的实验数据,还以此为基础,撰写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申请相关专利。截至目前,2023年学院已经完成SCI论文发表并接收10余篇,其中二区及以上SCI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已授权3项。这些成果涵盖了医疗器械领域的多个研究方向,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在这高温施虐的酷暑,医疗器械学院科研团队格外珍惜这两个月的黄金时间,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跑出了创新发展的“加速度”。


    医疗器械学院、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