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斯坦福大学与爱思唯尔(Elsevier)合作发布了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该榜单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与权威性,旨在客观反映科学家在科研产出与学术影响力方面的表现。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黄钢教授在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肿瘤及临床医学领域入选“2025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体现了其持续的学术影响力与重要科研贡献。

该榜单覆盖22个主要学科领域和174个子领域,基于论文总引用量、H指数、合著调整HM指数、单独或第一作者论文引用数等多项指标,从全球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排名前2%的学者。其中,“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重点关注科学家在上一年度的学术表现。本年度中国大陆共有31685位学者入选,而在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肿瘤、临床医学三个领域中,来自中国的前2%学者分别为106位、684位和2984位。

黄钢教授的入选,不仅是对其个人科研能力与学术贡献的认可,也展现了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在学科建设与团队培养方面的扎实成效。实验室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与学科影响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数据来源: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8)

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上海健康医学院作为一所上海市属本科医学院校于2015年组建成立,学校成立伊始就确定了“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以特色求发展。短短六年,学校在健康领域的人才培养中行业优势逐步凸显,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前列,知名度稳步提高。上海健康医学院分子影像平台于2016年入选“上海市高校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2017年入选上海市II类高峰高原学科建设,2018年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校企医三位一体——打造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同年入选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20年重点实验室的“医学影像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单位(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上海10所高校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立项);2021年3月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上海市科委验收;2021年12月重点实验室的博士后项目成功入驻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启了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自主培养博士后工作的新篇章;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验室现有3000平米实验室场地,拥有包括小动物PET-CT、小动物SPECT-CT、小动物活体光学三维成像系统、MALDI-TOF质谱成像仪等先进的实验设备。实验室主要从事分子影像学相关研究,着力打造上海领先、全国一流的重点实验室。根据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目前已形成靶标研究和分子影像探针开发、定量影像分析与智能影像两大主要研究方向,紧紧围绕分子靶标确认、分子探针设计开发、诊疗一体化临床转化、影像设备的研发等关键技术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实验室建设至今,已获得省部级人才项目9项(上海市东方学者3项、曙光计划1项、浦江计划1项、晨光学者3项、扬帆计划1项),厅局级人才项目3项(浦东新区明珠计划领军人才1项、菁英人才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00余篇,其中SCI IF值>10分的有50余篇,IF最高达62.1;获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0余项,总经费逾亿元,其中有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高峰高原学科重点建设项目等;授权专利百余项;主编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及专著10余本;荣获国家级教学二等奖、约旦国家卫生部奖项、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金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展”银奖等一系列重要奖项;注重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已实现多项成果转化,单项转让金额最高达1.2亿元,并已成功研制高性能能谱CT样机。实验室主任黄钢教连续荣获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和全球2%顶尖科学家。黄钢教授作为首位领导国际核医学机构的华人核医学专家,担任亚洲大洋洲核医学和生物学联盟(AOFNMB)主席以及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会长。此外,他与日本BNCT创始人、大阪大学小野公二教授共同当选为首届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中子俘获治疗学(NCT)分会的首届双会长。他通过组织及参与各类国内外学术活动,不断推动亚洲与世界的合作与提升。目前,实验室的相关专家与国内外各知名高校合作,自主招收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欢迎有志于分子影像与临床转化、分子探针与机制探索、生物信息与智能影像等方面的人才申请加盟,实现你的梦想。